中國科學院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2008DP173384,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于2008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正式批準成立,依托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
實驗室總體發展目標:依托版納植物園生態學研究的長期積累與學科優勢,立足中國熱帶,面向亞洲熱帶地區,開展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學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探討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對這些生態系統的影響。通過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凝聚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力量,持續產出獨具特色的科學成果,為我國乃至全球熱帶地區的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實驗室組織框架:

重點實驗室凝聚了依托單位生態學和植物學等多學科的骨干研究力量。實驗室在評估期內共有固定人員86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師17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25人,中初級44人。在本室 固定人員中,40歲及以下青年研究人員65人,占固定人員75.58%;現有6位40歲以下研究骨干擔任課題組組長,其中3人為研究員,3人為副研究員擔任組長,其中1個為青年科學家小組的組長(Akihiro Nakamura 副研究員)。40歲以下副研究員及以上22人,占固定人員的25.58%。40歲以下研究骨干在實驗室項目申請、論文成果產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團隊中絕大多數均具有博士學位,大多數研究人員具有在國外留學、工作和合作研究的經歷,多人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和期刊任職。目前研究隊伍相對穩定,知識、年齡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精神強,學科交叉優勢十分顯著,互補性強。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引進加拿大生態學家Shusen Wang高級研究員和英國籍Robert Andrew Spicer教授為版納植物園A類短期特聘研究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層次人才短缺對科學事業發展的制約。本室畢業的吳駿恩博士成為版納植物園“博士+”人才培養計劃的首位入選者。2017年在讀研究生11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70人,博士研究生47人,其中外籍學生28人。本年度共培養畢業研究生28人,其中碩士16人,博士12人。3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2人獲得云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名研究生獲得朱李月華優秀博士;2名研究生獲得國家公派留學基金資助到國外攻讀博士或交換學習。1人獲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4位職工獲國家公派訪問學者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公派出國留學計劃“訪學”項目資助出國交流學習。
重點實驗室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緊密圍繞“創新2020”實施方案、“十三五”規劃主題和“一三五”規劃發展任務,進一步凝練科學目標,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2017年度,實驗室在研項目124個,其中科技部及其他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項,中科院40項,橫向項目31項??偤贤涃M為10481.49萬元,當年到位經費為2787.68 萬元;2017年新增項目56項,總合同經費為1897.08 萬元,新增到位經費912.48萬元。2017年總到位經費3700.16萬元。
2017年度,成果產出方面,本室正式發表SCI論文98篇,其中第一署名單位59篇。SCI論文總的影響因子371.764,其中第一署名單位195.362。TOP10文章31篇,其中第一署名20篇。Web of Science查詢本學科領域1區論文74篇,占全部SCI的75.51%,科學院分區1區文章19篇,占全部SCI論文的19.38%。先后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Ecology Letters、Molecular Ec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等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此外,2017年實驗室有2項發明專利授權。
實驗室擁有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含大樣地)、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2個國家級野外生態站和元江干熱河谷所級生態站,共3個野外支撐臺站。重點實驗室科研占地面積6807.72 m2,實驗室共有儀器設備總臺數為2449臺(件),設備總價值為4550.76萬元。